P15李維禎
李維禎同志1910年7月生,河北無極縣人。1926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入軍醫學校藥科學習,1935年加入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八路軍總衛生部醫藥器材科科長,陜甘寧邊區八路軍製藥廠廠長、延安藥科學校兼任校長、華北軍區衛生部藥材處處長、軍委總後勤部衛生部藥政處處長、藥政局局長等職。1952年被選為中國藥學會理事長,並任衛生部藥典委員會委員,在瀋陽藥學院任院長兼黨委書記、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院學位委員會主席。現任中國藥學會副理事長、遼寧省藥學會理事長、中共瀋陽市委顧問等職。
解放後,李維禎同志奉命接管天津民國黨時期留下來的藥廠和藥庫等機構,經過整頓成立了天津製藥總廠,他兼任廠長,在全軍藥品供應上做出了很大成績。
李維禎同志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基累了豐富的藥政管理經驗。60年代初主編了30萬字的《藥事組織學》教材,在《藥學通報》和《人民軍醫》等雜誌上發表過20餘篇論文和報告。現他正在主編和組織編寫《中國近代藥學史》、《中藥製劑學》、《企業管理》等書籍。
近年來他十分重視中醫藥偉大寶庫的發掘和發展,他期望在有生之年為祖國的新醫藥學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佟樹禎摘自《藥學通報》1982;18(11):49
(擷自中華藥學年鑑1983-84年,P406-407)
---------------------------------------------------------------------------------------
*李維禎生平簡介(遼寧黨史研究室)李維禎 (1910~ )
*李維禎‧河北无极縣人。1910年生。1926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入軍醫學校藥科學習。1935年加入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八路軍總衛生部醫藥器材科科長,八路軍製藥廠廠長,八路軍藥科學校兼任校長,華北軍區衛生部藥材處處長,軍委總後勤部衛生部藥政處處長、藥政局局長,瀋陽藥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中國藥學會理事長,衛生部藥典委員會會員等。現任藥學院顧問,中共瀋陽市委顧問,中國藥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藥學會老年藥學學會主任委員。他具有豐富的藥政管理經驗。60年代初,主編了30餘萬字的《藥事組織學》教材,在《藥學通報》、《人民軍醫》等雜誌上發表過20餘篇論文和報告。[L1]
[L1]
沈阳药科大学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创立于瑞金。1941年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定名为东北药学院。1956年改名为沈阳药学院。1994年2月更名为沈阳药科大学。设有药学院、中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高等 职业技术学院,7个研究所(中心),15个本科专业,14个成人专科专业,6个高职专业。学校现有博士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个,硕士学科授权点10个。全校教职工约千人,其中专任教师40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职人员200多人。图书馆藏书40万册。 专业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技术、环境科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药学 、中药学、药物制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我校药剂学课程设置于 20 世纪 30 年代,是我校最早设置的药学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 1955 年国家高校院系调整时,以留英归国的著名药剂学家顾学裘教授为首进行了学科重组,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和山东医科大学药学系的药剂学骨干教师合并至我校药剂教研室。 经过 60 多年几代人的勤奋努力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的长足发展,本课程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和学术实力不断提高,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在国内外较有影响、教学和科研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课程体系。 ---- 研究方向名称:战略管理(医药产业发展战略)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本专业点在战略管理方向上突出重视“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曾经为国家医药产业政策的设计提供过有效帮助和支持,受到国家医药管理局的高度肯定。本研究方向处于国内先进水平。1.特点1)医药产业不仅承担着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职能,而且承担着保证国民健康的社会责任,因此医药产业有别于一般产业,需要专门研究它特定的发展战略问题。2)医药产业属于典型的全球竞争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朝阳产业。由于医药产业发展与其特定的专业技术体系紧密相连,医药产业的发展战略必须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方向加以系统研究。3)当前,我国医药产业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国际资本的巨大冲击,这种冲击已经波及到国内医药市场,即我国医药企业在国内市场中表现出明显的国际竞争弱势。导致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医药产业极度缺乏产业战略研究并用于指导医药企业群的合法集体行动。4)目前,本专业点已经在医药产业的全球竞争性、医药市场结构、我国经济结构与医药产业的关系、医药产业重大战略转变的基本过渡过程等方面取得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正有力地改善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被动局面。2.学术地位本研究方向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曾经受到中国科协和国家医药管理局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本专业点是我国医药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研究的重点基地。3.作用和意义1)由于国民健康概念的根本改变,由于生物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医药产业在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持续上升。2)医药产业属于全球竞争产业,这就决定了在改革开放在进程中,中国医药产业必须着眼于全球竞争(包括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充分思考和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3)中国医药产业正在面临五个重大的战略性转变,即:技术进步方式从仿制向创新的战略转变;目标市场从单纯国内市场向国内外并举的战略转变;工业结构从以原料药为主向原料药和制剂并举的战略转变;技术结构从单纯化学制药向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并举的战略转变;市场结构从低集中度向高集中度的战略转变。为了完成这些重大战略转变,医药产业面临着许多重大的发展战略和操作问题。医药产业的发展战略必须能够做到以较低的成本、较短的时间和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实现重大战略转变。因此,本研究方向是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实现重大战略转变保持持续发展、形成全球竞争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名称:医药产业管理与投资效益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本专业在医药产业管理方向上突出重视“医药产业投资效益”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1.特点1)本方向把经济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与医药产业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意义;2)研究如何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投资效益、进而促进医药经济增长;3)研究医药特殊性所决定的特定的价格管理模式与投资效益间的关系。4)研究医药产业的特点所决定的有别于其它一般产业的投资效益问题。2.学术地位本研究方向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曾受到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等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3.作用和意义医药产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医药市场潜力巨大,是世界制药发达国家争夺的主要目标市场,决定我国医药产业在国际竞争格局中能否占据主动地位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是创新能力及技术水平等技术方面因素,同时,投资效益等经济方面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任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经济问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客观上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对具有明显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的医药产业而言,客观上需要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因此投资效益尤为关键。本研究方向正是从经济、管理角度入手,研究提高我国医药产业投资效益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强化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为我国医药产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沈阳药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职工1143名。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药学学府。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以及测试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中心、药用植物园等。 学校是国家批准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招收港、澳、台地区学员及外国留学生、国内高中保送生的院校。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业8个,成人本专科专业14个。本科教育中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药 剂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在校研究生1437名(博士352、硕士1085)、本科生4680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1239名、成人教育本专科生9000余名。 学校荟萃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有教授56名,副教授205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1名,国家级拔尖人才1名,省级以上各种人才培养工程遴选命名52人次。建校七十五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高级药学、制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其中有很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和优秀领导者。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工作深入扎实。在药物新剂型设计与评价、创新药物的合成与筛选、中药与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药理与毒理学、药物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是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沈阳国家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单位,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中药三级实验室,6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近4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7项,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42项,申请发明专利129项,获得专利证书20项,获得新药证书50个,发表学术论文243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69篇,出版专著、译著50余部,仅2004年发表论文880余篇,SCI收录论文131篇,居国内药学类院校的首位。学校主办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现已成为国家药学类核心期刊。 学校仪器设备先进,图书馆藏丰富。拥有可供教学科研使用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现代高精设备;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现有藏书50万余册(件),国内外重要期刊2300余种。目前已建立了数字图书馆,通过Internet,使师生很快了解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一些知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交流与科研协作关系。 学校坚持“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建设药学教育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现坐落在沈阳市浑河之滨,是我国建校历史最长的综合性药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占地面积2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有教职工954名。各类在校学生总数超万人,其中研究生1142名,全日制本科生4090名,成人教育本专科生5363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945名。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药学学府。现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测试中心、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电化教育中心、药用植物园、合资医药企业等。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沈阳药物动力学与药物代谢实验室设在我校。学校是国家中成药工 程技术中心、沈阳国家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单位。 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单一的专科学校发展成为理、工、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首批批准的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学校,并有资格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员及国内保送生。1996年被国家批准试办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招收本、硕、博连读八年制学生),2002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招收本、硕连读六年制学生)。现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学科点20个,本科专业12个,成人本专科专业14个,高职专业6个。药剂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 学校荟萃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副教授261名(其中有近四分之一是留学归国人员,近20人在国外获博士学位)。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二万余名高级药学、制药专门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其中有很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和优秀领导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我校毕业生三人(周后元、姚新生、裴钢),由国家批准设立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先后四届评选,全国所有高校、科研单位总共有400余人当选,其中我校毕业生占了5名。 学校学术空气浓厚,科研工作深入扎实。“九五”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120余项次;申请发明专利115项,获得专利证书16个;发表学术论文2400余篇;出版科技专著、译著35部;获得新药证书66个。我校主办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现已成为国家药学类核心期刊。 学校仪器设备先进,图书馆藏丰富。拥有可供教学科研使用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等现代高精设备;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现有藏书35万余册,电子图书2万余册,国内外重要期刊2300余种。目前已建立了数字图书馆,通过与Internet联网,使师生们能很快了解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吉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科交叉、共同发展;与美国、日本、英国、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 学校恪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立足辽宁、服务全国,为实现把学校建成适应我国医药经济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重点突出、质量较高、效益显著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
毕殿洲 男 1933年10月出生 辽宁省大连市 ,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历任药剂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4年—1985年赴日本名城大学药学部作高级访问学者。1993年12月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药学学术研讨会”,会上作了“中药新剂型的发展”学术报告。1986年至今任沈阳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职务及兼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全国新药审评委员;中国执业药师专家组专家;辽宁省新药审评委员;药学学报、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医药导报编委。具体研究:1986年—1990年主持了“七五”国家重大科技攻项关目“维生素C片剂稳定性研究”,1990年完成,通过了国家鉴定,1992年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全国十余家制药厂推广应用。1990年—1995年主持了“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小儿解热鼻粘膜给药制剂的研究”,1995年完成,通过了国家鉴定,获得了中国国家专利一项。已转让给制药厂生产,取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1996年—2000年主持了“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正在执行中。主要著作有:主编全国规划教材、国家95重点教材《药剂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主编全国医药院校大学教材《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年);主编全国职业药师考试指南《药剂学》(2000年版);主审全国执业药师考试试用教材《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年);副主编《常用药物制剂》(辽宁人民出版,1980年);参编《药物制剂注解》;参编全国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年)。发表论文40余篇。
P15李維禎